维权路上的精神消耗与物质损失,有时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如果维权不成功,或者走上诉讼道路,代价肯定会更大。”老刘说,“问题管件”花了他将近5个月的时间,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
检测结果索要被拒绝
去年10月中旬,老刘在沈阳站附近一家大型装修材料商场购买水管管件用于家庭装修。安装时发现,多数型号为“T20-20-20”的铜管管件插头与盖帽不同心。
“偏得太多了,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机工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在公差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偏差,自来水在水管里流动,假如合格的管件能承受10G的力,像这种明显不合格的管件就达不到标准,就会影响使用寿命。”老刘说。
老刘拿着管件找到了商家,商家很快与厂家坐到了一起,因为销售不合格产品,商家赔偿老刘1500元钱。
而厂家代表是该管件公司辽宁分公司技术部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提出要将管件拿去检测。厂家以“辽分技术部”的名义写了收条交给老刘。此后的近5个月的时间里,老刘3次找到辽分技术部打听检测结果,都被拒之门外。
厂家逻辑能用即合格
“合格还是不合格,我有知情权。况且商家赔偿的时候,厂家拿出一个管件检测,我需要再买个管件把商家的件数补上,也就是说那个送检的管件仍然是我的,我有权要回来再要求商家给我退货。”老刘说。
前天上午10点半,老刘第五次找到了位于小北关街的厂家辽宁分公司。被该公司收发室内一未穿制服且没有出示任何证件的人拦在门口长达半个小时。记者说明来意之后,此人强行索要记者私人电话号码,否则不予放行,声称登记私人手机号码是公司的硬性规定。
11点多钟,该公司技术部一位姓赵的工程师终于在办公室接受了采访。
赵工程师向记者证实,写收条的那位姓高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随后的检测工作一直没人接收。本该送检的管件一直压在箱底,工作人员费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把管件交到老刘手中。
“既然能用,怎么就不合格?”技术部里,一个工作人员这样对刘先生说。
“我没说不能用,我就问你插头和盖帽应不应该就这么歪着卖给消费者!”刘先生质问道。
斗争困难无理辩三分
该公司技术部赵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说,由于那位工作人员的离职,检测一直没有进行,公司将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尽快去检测。
“不合理的事只能用更加不合理的做法来掩盖他们的不合理,其实,不合格的产品比假货的危害更大,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假货已经很少了,老百姓都知道要买名牌的产品,恰恰名牌的不合格产品往往让老百姓吃更多的亏,我的这个事例就是证明。”老刘说。
送检的时候很痛快,索要检验结果的时候却百般阻挠,老百姓维权活动的背后承受的巨大的成本似乎就不难理解了。
“要知道,和厂家的这种逻辑斗是非常难的。一般人很少愿意坚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追到底,很少有人这么做。瞧,都赔偿我了,厂家却无理辩三分,无形加大我合理维权的成本。”老刘说。